注意食物安全 提防食源性疾病

时间: 2020-07-03
作者: 百灵威
分享:
注意食物安全 提防食源性疾病-百灵威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

食源性疾病有多严重?

其常见症状是腹泻,但其它严重后果包括肾和肝功能衰竭、脑和神经疾病、癌症、甚至死亡。全球每年约有42万人死于食源性疾病,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风险尤其高,占近三分之一。

究竟是什么在作怪?

从农场到餐桌,任一阶段都可能发生食品污染,其中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包括:

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其生命力顽强,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它常污染肉、奶及其制品、水产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污染率高。

2. 大肠杆菌
常见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有一部分(如O157:H7大肠杆菌)可引起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主要来源是生的或未煮熟的碎肉制品、生鲜奶和被污染的蔬菜。

3. 沙门氏菌
通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常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其中生鸡肉易被污染。沙门氏菌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并没有明显变化。

4. 副溶血性弧菌
这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它生命力十分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 个月以上。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

5. 弯曲杆菌
在人类疾病中常见的为空肠弯曲菌和大肠弯曲菌。主要污染食品为禽畜肉和生鲜奶等,受污染的水也是一个重要污染源。

6.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肤上常有它的踪迹。常污染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和奶制品、肉和肉制品、糕点、剩饭等。若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可产生“致病元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其耐热性很强,普通的烹煮过程无法将其完全破坏。

如何有效预防?

遵守世卫组织"食品安全五大要点"是预防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关键。

百灵威提供专业试剂、标准品及耗材解决方案,有效保证食物安全,提防食源性疾病。



相关阅读
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