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真生理过程的活体荧光监测在疾病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至关重要,但由于聚集引起的猝灭(ACQ)和短波荧光,它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高性能、长波长聚集诱导发射(AIE)荧光团的发展对精确光学生物成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色团-喹啉-丙二腈(喹啉腈,QM)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AIE结构单元,具有红外到近红外(NIR)发射、高亮度、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显著特征。他们的可饰性强,易功能化,可作为发展荧光标记和荧光探针的理想染料母体。
喹啉腈(QM)染料由华东理工大学郭志前-朱为宏课题组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经过近十余年的研发,该类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已发展有三十余种。百灵威独家销售郭志前-朱为宏教授研发的喹啉腈(QM)产品:
对Aβ斑块的近红外高保真原位成像(图1);
阿耳茨海默症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研究表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形成和沉积在AD的神经病理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被认为是该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标志。目前已知的市售金标染料硫黄素ThT/ThS受限于(1)发射波长较短(主要位于400-600 nm区间);(2)聚集淬灭引起荧光信号失真;(3)结合蛋白前“always-on”的背景噪音干扰;(4)无法穿透血脑屏障(BBB)等固有缺陷。
与前述染料相比,QM-FN-SO3具有:
QM-β-Gal具有:
吸收波长:420 nm 发射波长:520 nm
授权专利:ZL201410512468.9
外观:橙黄色固体
吸收波长:420 nm 发射波长:520 nm
授权专利:ZL201210199278.7; ZL201410512468.9
外观:橙黄色固体
郭志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学者。
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上海市学术带头人(2015年)。
主要从事化学产品工程研究,方向为染料功能化及产品化,包括荧光染料、光致变色染料、敏化染料。迄今已发表 SCI论文310余篇,共被SCI引用1.8万余次, H指数为73。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6项,其中28项已授权,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两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上海市牡丹奖等。入选2018、2020年度科睿唯安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担任中国化工学会染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感光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担任《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过程工程学报》副主编、《影像科学与光化学》常务副主编、Science China Chemistry编委、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ACS-ABM) 编委等。